3 保持良好的发酵活性
保持发酵床正常的发酵功能,建立正常有效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是实现发酵床长期正常使用的关键。正常运行后的发酵床下层垫料颜色逐渐变深变黑,无臭味而有淡淡酒香味,温度基本稳定,有时能见到白色菌丝。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选择合适的原料
锯末是发酵床垫料制作的首选理想原料。在选择锯末时,要选择原木加工产生的锯末,硬度越高的原木生产出的锯末越好,由于工业板材加工后的锯末中含有防腐剂、杀虫剂,会杀灭发酵微生物,因此严禁使用;在锯末来源不足时,也可以用稻壳、秸秆等部分替代;但替代比例不宜高于 30% ,替代时要将注意将稻壳破碎,秸秆切短;至于用稻草代替锯末制作发酵床是不可行的,因为稻草较柔软,易吸水、板结、腐烂,不仅不能给微生物提供附着、通气等条件,而且难于清理。
3.2 每天疏粪
生猪具有集中排泄粪尿的特性,局部猪粪尿集中过多时,就会超过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形成粪坑。因此要及时将局部过多的猪粪,分散抛撒到发酵床的干燥处,利用猪自身运动,拌入垫料,必要时人工坑埋 20~30 cm 左右,便于微生物较快地分解。同时在猪刚进床 3~5 天,与正常养猪相反,训练猪形成分散排泄的习惯,这样可为以后工作节省很多劳动。同时适当控制喂量 (正常喂量 90%),可促进猪翻拱发酵床地面,一方面可以采食部分微生物菌丝,改善消化吸收机能;另一方面将分散的猪粪翻拱到垫料内进行发酵,减少疏粪工作量;但不能过于控食,猪因饥饿采食大量垫料,会影响垫料的正常发酵和使用寿命。
3.3 及时翻床
由于动物踩踏和垫料颗粒分解细化,会造成局部或整体通透性下降,垫料板结,影响粪尿的发酵分解,还会为病原微生物的孳生提供条件。这时就要及时翻床,保持适当的通透性,保证发酵床有较高的粪尿分解能力。翻床深度一般 20~30 cm ,翻床后将垫料翻松、混匀、平整,一般 7~15 天翻床一次。
3.4 选择适宜的菌种
菌种是发酵的基础,好的菌种可以多降解粪尿而少消耗垫料,因此要做好菌种的选择,可以选择商品菌种,也可选择其他场使用良好的菌种,如果是从自然界中自行选择扩繁的微生物菌种,应先试验确定效果后再大面积使用,杜绝使用劣质甚至有害的微生物菌种。
3.5 适当补充能量原料
能量是启动发酵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在新垫料刚使用时,必需加入适量的玉米粉等能量饲料,启动微生物发酵;在使用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能量饲料,可以提高微生物的发酵活性,但在高温夏季为降低发酵产热则不能在垫料中添加过多的营养物质。补充菌种和能量饲料,可在添加垫料时同时进行。
3.6 控制药物的使用
猪舍内严格控制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药品,饲料中也要尽量少添加抗菌剂,否则会影响发酵床内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发酵效果。对于病猪要采取隔离措施,治愈后放入普通猪舍饲养。
4 消毒
4.1 日常消毒
消毒是发酵床猪场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做好日常圈舍消毒工作时,不可避免地有部分消毒药液进入发酵床表面,一般不影响发酵垫料内层的正常发酵力,猪舍消毒过后,微生态垫料的发酵会正常进行,这是因为消毒液只是将表面的一点微生物杀死,当消毒剂功效一过,由于垫料下储藏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加上猪不断地翻动,微生物很快又上来,补充了消毒部位的菌种。
4.2 垫料消毒
发酵床垫料消毒通常是在猪出栏后进行。发酵床猪舍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在猪全部出栏后,将发酵床进行深翻,适当补充米糠、菌种及垫料,用薄膜或草帘覆盖,继续进行发酵,利用发酵进行垫料消毒,过半个月后,就可以重新进猪了。
4.3 老垫料处理
垫料长期使用后,一方面因有机物不断分解,会出现弹力不足、透气性差、保水能力下降等现象,水分不能通过发酵产生的高热挥发,反会向下渗漏,添加一定量的新垫料并不能改善发酵效果;另一方面因垫料中积累了大量动物代谢产生的盐分,使发酵床分解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这时需要彻底更换垫料。更换后的垫料,通过阳光曝晒,可以筛选留下较粗部分,与新垫料混合使用 (不超过 10%),其他部分腐熟后,作为有机肥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