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既已讲过发酵饲料与大肠消化的关系,这次咱就直奔主题——大肠发酵底物是小肠段过来的已经过消化与吸收的食物残渣,以及来自小肠的消化酶、消化器官分泌物、脱落的肠壁细胞等,但主成分还是食物残渣。大肠之前的消化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多为动物体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可降解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容易消化的物质。而这些容易消化的物质,也是我们在进行农产品加工时所刻意提取或浓缩起来的物质,而与之对应的那些不容易被消化的物质则被作为副产物处理掉。被处理掉的、不容易消化的的副产物则与小肠段进入大肠段的食物残渣颇有些相像,而目前发酵饲料较多应用的正是这些副产物原料。当然,饲料工业中,也应用了大量的副产物原料或称非常规原料,但是其在小肠中的消化利用率并不那么尽人意。
当然,这里说发酵饲料可以选择副产物原料,并不是排斥优质饲料原料用于发酵饲料生产,而只为消除大家对发酵饲料产品大量使用副产物原料消除顾虑。而通过优质工业发酵原料、优质饲料原料与副产物原料的合理搭配,其实更能够提高副产物原料的利用价值。
此外,发酵饲料原料既包括底物原料,也包括发酵菌种:肠道之中我们认知较多的是乳酸菌,酵母及芽孢杆菌或数量较少或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能起到发酵作用,因而,在目前厌氧发酵饲料生产中,酵母及芽孢杆菌的量或许可以下调一下,而乳酸菌的数量和品种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以改善最终的发酵饲料效果。对于市场上各个厂家的发酵饲料复合菌种,在选择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总菌数的高低,更应该关注菌群的组成,对于普通厌氧固体发酵饲料,乳酸菌应该是最需要关注的。
再者,大肠中的发酵原料虽说是食物残渣,不是那么容易消化,但是经过前部消化道的水泡、酸蚀、酶解等过程,要比其入口前的状态要更适于大肠段的微生物消化利用,因而,在制作发酵饲料之时,要不要引进诸如酶解等前处理过程,不同产品或者不同企业可以做相应的尝试,相信大部分情况下会对后期的发酵效果具有提升作用,这也就是以前提过的“菌酶协同”的说法,当然什么原料选择什么菌什么酶进行“协同”,“协同”的反应条件是怎样的,是需要较多试验验证的,否则只是做到菌酶“混合”。
而且,前处理的方法除“酶解”外,还有其他多种处理手段,物理的方法、化学的方法、生物的方法,我们尽可能的去尝试,无比宽泛的发酵饲料概念下,能够用于改良发酵饲料生产工艺的辅料物质也是极其丰富的,这方面的灵感,可以从部分人用的作用部位在大肠段的某些保健品上获得。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物质是——水。出于加工或使用便利性的原因,有部分发酵饲料将发酵水分控制到35以下,甚至有些在追求30%以下的发酵水分,这种状态下有少部分的微生物是可以生长的,但是放到大肠消化的角度去考虑,这就“便秘”的很严重了。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自己也有了判断,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来青岛新康科技交流,20年技术支持,10年生产经验,值得信赖,电话及微信18562571582.